探秘查干湖冬捕 动画演示在结冰的湖里如何捕鱼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5年12月26日 13:50
A-A+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微信
原标题:
在当今这样一个“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身居高楼林立、摩肩接踵的都市,不少体力劳动都已经被机器和计算机代劳,你可知道,在我国东北还有一个被称为“最后渔猎部落”的地方?
你不知道的查干湖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西北部。湖名源自蒙语“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在宋辽时期,查干湖是辽代契丹首领进行“春捺钵”(移动办公)活动的重要场所。
元代以后,这里成为蒙古族游牧之地,蒙古族信奉喇嘛教,认为“万物有灵”,冬捕之前要用最高礼节祭祀湖神,感谢上苍赐予的食物,然后才开始冰下捕鱼,这个习俗也一直沿袭到今天。
捕前祭祀,冰下捕捞,原始方法…… 这里的渔民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
大自然的馈赠——冰湖腾鱼 冬天一到,查干湖的冰层少说有半米厚,怎样用原始方法捕到躲在冰下的肥美鲜鱼呢?查干湖渔民有办法,正如央视前段时间很火的那档节目——《挑战不可能》。
于是,一干人马登场了,是真的有高头大马哦!
马负责的工作有两项,拉绞盘和爬犁。
而人的工种就分得比较细了,一张网有总把头、副把头、跟网、扭矛、走钩、小套、送旗、打更、车老板等约50多人组成。这些沿袭了上百年的工种,技术含量非常高!
查干湖冬捕过程中,总把头最具经验,看一眼冰层就知道有没有鱼,这样的神人必须是掌舵人。
而每个工种都是一道工序,打镩、下网眼、扭矛、走钩、绞网、下网,大家默契合作,让长达2000多米的大网在冰下两侧慢慢形成网墙,最终将鱼赶往后面一个大大的网兜,最终拽上岸。
从下网到出鱼,足足需要一个上午的辛劳。但等待是值得的,最兴奋的感觉莫过于出鱼,冰湖腾鱼,壮观至极!
新年好彩头——头鱼
每年查干湖冬捕节,都要先举行祭湖仪式。
在总把头的带领下,渔民凿开冰洞,第一网打上来的最大的那条鱼,就是渔民心目中的查干湖“头鱼”。
在松原查干湖地区,从辽金时代就有皇帝设头鱼宴款待众臣的古老习俗,奖赏众臣的同时,也祈祷江山稳固、风调雨顺。
千百年来,“头鱼”一直是吉祥、好运的象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信,吃头鱼能够带来好运,因此每年的“头鱼”都是当地人竟相争抢的“彩头”!
为了公平起见,近年来,头鱼的获得权已交给市场,以拍卖的方式进行。
2014年的“头鱼”大约15公斤重,拍出了369999元的天价!
今年“头鱼”会有多重,能拍出多少钱呢?
那要到28日开拍才知道。
今年的冬捕“节目单”已经出炉,开始剧透—— 12月28日上午,在查干湖北岸广场举行“祭湖醒网”仪式:
9:00——10:30 满蒙文化演出;
10:58 祭湖醒网仪式:族人祈福、查玛舞、萨满舞、圣火采集、喇嘛诵经、喝壮行酒;
然后就是捕捞头鱼,再然后就是拍卖抢彩头。
互联网撒进查干湖 鲜鱼也能网购啦 互联网这张大网+查干湖渔民的小网=全国各地的味蕾绽放
走进今年的查干湖,与以往最不同的,是随处可见的电商业务。墙上、渔场工人的帽子上、门口的对联、提示牌,成了电商推广自己的必争之地。
什么鱼最火?5斤重的胖头鱼卖得最火!为啥?5斤左右的胖头鱼大小适中、易于快递,即便销到遥远的南方,最快仅需24个小时。
哪里的订单最多?
广东、江苏、上海占据前三甲。 小渔村的大变化 因为查干湖冬捕的火爆,很多地方的旅行社都推出了查干湖旅游项目。
首先说“吃”,鱼自然是餐桌上的主角。
查干湖盛产鲤鱼、鲫鱼、鲢鱼、胖头鱼等野生鱼类,肉质肥美,营养丰富。查干湖边,不论是大饭店,还是普通的渔家小院,都有自己精心设计的“全鱼宴”,虽然是同样的鱼,但每家的味道都有变化。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做法,同一种鱼也有着不一样的吃法。炖、煎、炸、爆,小到几厘米长,大至十几斤重野生鲜鱼不一会就变成了丰盛宴席。
冷、热、生、熟俱备,软、嫩、酥、脆俱全,香、甜、麻、辣俱有,过瘾! 除了吃鱼,经过十几年发展,当地人已经摸索出一条冬季旅游和渔产销售的致富路。每年的祭湖醒网仪式以及冰上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而惊险刺激的汽车冰上漂移更是吸引着大量汽车发烧友前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