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在上海举行。这项赛事吸引了德国、西班牙、中国等8个国家的12支球队参赛,其中多支球队为欧洲职业俱乐部旗下的青少年预备队,汇聚了国际足坛的“明日之星”。选手们在球场上以球会友的同时,中外足球理念的冲击、融合,也在悄然进行。
赛事期间,“国际视野下的青少年校园足球”高峰论坛、中德校园足球交流研讨会相继举行,受邀的国内外专家聚焦各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探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法与机制。
学校体育突破为何选足球
发展校园体育,可以有非常多的选择,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等都是校园体育,但是为什么偏偏选择足球作为发展校园体育的重中之重?足球的发展,为什么又能牵动全社会的关注?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可以推进实现中国学校体育的三大目标。
首先是为了凸现体育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的“全面发展”,指既要培养思想品德,又要培养文化知识,还要教育运动技能,审美情操。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在中国教育中,体育依旧还是软肋。
体制和运动技能方面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整,这是体育被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如何所占的比重还较小,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在文化课测试方面,这也是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体育教育的忽视,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运动不足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的体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王登峰说:“如果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那么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如果体育没有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在如此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便有非常高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但身体不健康,那么他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贡献都是有限的。王登峰强调: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是弥补教育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为了中国能够在2020年前后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发展校园足球的第二项使命,是实现体育教育的改革。现在的体育课强调的是提高孩子的体质健康水平,在肺活量、爆发力、耐力等指标下,体育课主要以立定跳远、跑步、迎体向上等为主。大多数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连一个运动项目都没有学会。另外一种情况是:体育课什么都教,一个学期要教10个项目,到第二个学期再换10个,这样的体育课到最后也是“一事无成”。
体育教学必须改革。“首先要教会孩子基本运动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教一个一个专项。”王登峰说,校园足球特色校的体育课改革将是很好的试点,这些学校的孩子每周有一节足球课,其他的体育课用来教基本的运动技能。在足球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后可以扩展到篮球、排球其他的项目。
发展校园足球第三个目标是为中国足球人才奠定根基。在王登峰看来,“体教结合”发展校园足球的最终目标,就是既要培养会踢球的律师、医生、科学家等人才,也要从中挖掘具有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
发展校园足球,按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至少要解决八个方面的问题:普及、足球教学、组织各级各类的足球竞赛是最基本的任务;其他五个方面做好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场地的改造、经费的筹措、安全保障和媒体的宣传。王登峰强调,眼下最重要是进行足球教学的普及和搭建丰富的赛事、安排合理的赛制,从而形成系统的赛季。
根据设想,未来体育教学里面各类竞赛会越来越多,体育竞赛所发挥的育人的职能也会越来越凸现,校园体育将是最好的一块“试金石”。
将足球文化根植入家庭
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赛前,主办方向著名足球教练施拉普纳颁发了“上海市校园足球培训中心顾问”聘书。作为中国队男足国家队首任外籍教练,施拉普纳习惯性地在黑板上画了几个“金字塔”,富有激情地阐述了他对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培训的建议。
中国青少年的足球培训和德国有所不同。德国在足球方面有很好的架构:从5岁的孩子到70岁的老人,凡参加足球协会,每周都会有一场比赛。德国足球协会现有860万名成员,其中至少有360万人每周参加一场比赛,哪怕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有他们的赛季和冠军。德国孩子的家附近都有足球场、训练场地。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有组织地打比赛,不会影响学校学习。足球训练场地已成为德国人朋友之间见面的地方,足球更成为一项社交生活。
施拉普纳画出了第一个金字塔--德国构建足球生态的金字塔。其顶层是国家队。从金字塔的最底层慢慢往上发展,比如:很小的区域或乡镇,都有不同的足球运动协会。第二层是成人或19岁以下的足球队。在德国,有各种年龄层次的足球队。“大约只有0.2%将来可能进入国家队,支撑这一塔尖的是众多投身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在施拉普纳眼中,塔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塔基,如同树木没有树根,房子没有根基。
相比之下,第二个金字塔--中国构建足球生态的金字塔,其顶层是国家队,基座却是空的。施拉普纳直言,中国发展足球的工作要从基座做起。在国内,不少孩子缺乏运动,家长更担心孩子踢球后成绩会变差。施拉普纳坦言,这种观点不对,亟需转变。在他看来,运动对学习有帮助,对于每天长时间坐在教室学习里的孩子来说,下课后最好的调整方法就是参加团队运动。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年会更努力地学习,在运动中培养责任心和团队精神,这是玩电子游戏学不到的。“鼓励孩子热爱踢足球,不仅学习了体育,更学习了社会能力、帮助别人,以及实现个人的能力。”
施拉普纳画的第三个金字塔,强调的是德国推进职业教育双轨制。从小学到中学,选择进入大学深造的比例可能并不是很高,再继续深造成为博士、晋升教授,更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博士、教授从哪里来?如果不从小学、中学读到大学,不从金字塔的塔基开始培养,又怎能升为教授?足球也是同样的道理。从娃娃抓起,加强训练,最终选拔成为国家队队员。
如何推进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他认为一方面要在学校内实施,另一方面也需在家庭予以推进,将足球的文化根植到家庭。在德国,足球是家庭的主题。在他看来,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最主要的工作需要从足球和家庭的关系做起,得到社会、家长及热心人士的支持。
在中国,如何吸引孩子对足球产生兴趣?施拉普纳建议:首先,校长、老师要对足球感兴趣;其次,教练、体育老师很重要,要让体育老师要了解足球,对足球有激情,热爱足球。从他个人经验而言,针对5、6岁孩子的足球教练不仅要能理解这些小孩,还要有经验,友好并极富耐心地对待他们。
“青少年足球培训是一项完整的工程,相当于一个‘小学校’,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施拉普纳相信,中国人是可以踢好足球的。
他山之石取长补短
与其说这次的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是一次比赛,不如说这是一次世界足球青训的“大碰撞”。论坛上,各个参赛国的教练分享了不同的青训理念和做法。德国队波兹坦青年基地足球队的主教练马丁说:“我这次带队来到中国,就是希望能和更多的同行一同探讨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取长补短。”
澳大利亚南墨尔本俱乐部队的主教练库尔曼介绍,从2004年开始,澳大利亚一流的球队组成了联盟俱乐部,一些专业青训俱乐部也参与其中。联盟给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提供了最好的足球培训基地,俱乐部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巡回赛,甚至前往欧洲参加重要的比赛。在他看来,让更多学生在比较小的时候接触到大量专业比赛的机会,能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澳大利亚足球界的人士始终认为,小孩子有很大的潜力,包括比赛在内的很多技能需从小发展。在墨尔本,孩子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年龄是16岁半,那时候,他们就可以进入专业球队打比赛。
在德国,德国足协在推行一项名为“德国足球天才促进”的项目,主要挑选10岁到12岁的青年,在全国建立足球基地,把有足球天分的少年放到基地里进行训练。
德国波兹坦青年基地足球队主教练马丁认为,足球基地和学校之间紧密的合作可以让这些有天赋的孩子心无旁骛地踢球。他介绍,在基地里的专业学校,孩子们每周上3至4次体育课,额外还有足球专业提高训练。许多后备足球人才中心与学校紧密合作,通过集中训练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让他们最终进入专业足球队。
巴塞罗那小狼队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小狼足球俱乐部旗下三支球队之一。据教练说,在巴塞罗那,孩子们很小开始训练。每个周末,巴塞罗那有12万名青少年同时接受足球训练,大约有4200场小型足球比赛。
但是在所有参赛的队伍中,也有前来“寻求帮助”的。从非洲远道而来的喀麦隆队,就是其中之一。喀麦隆队的代表坦言,喀麦隆在过去一段时间饱受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境,很多有才华的球员因为比赛和训练不足而流失。除了基础设施外,学校和足球教练还会遇到其他困难,最主要的是和中国一样,来自于家庭的阻力。他说:“在非洲谈青少年足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很多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而不是踢球。”
足球的青训体系从2012年起在上海生根发芽。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市体育局进行业务指导的上海校园足球联盟成立之后,得到了全市大中小学的热烈响应。截至目前,该联盟成员学校已达280所,覆盖上海17所高校,以及16个区县的39所高中、91所初中和133所小学,注册学生球员数近万人。赛事包括草根联赛、联盟联赛、联盟杯赛和国际邀请赛等,此次的国际邀请赛就位列其中。
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理事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说,联盟在校园足球整体发展方面不断新尝试。比如成立上海市大学生裁判协会,由学生吹罚比赛,以培养学生公平竞赛的精神,今后还将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大投入构建校园足球教练员培养体系,让联盟间的比赛“热”起来。这些创新,都与国际上先进的校园足球发展轨迹接轨。
校园足球需要循序渐进
校园足球怎么搞?在资深教练徐根宝看来,这是一个大命题,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搞校园足球,要做长期的准备,因为要出成绩不仅仅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的事,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告诫说,虽然现在足球大环境好了,参与校园足球的力量多了,但最难的是坚持。
徐根宝当年踢足球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在校园里就可以有球踢。在他看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把金字塔塔基垒好了,中国足球才有希望。徐根宝如此描绘中国足球的金字塔:金字塔是一个完整的工程,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是它基础的部分,它也有顶尖部分,那就是国家队和中超。但是现在看来,中国足球的金字塔顶尖部分质量不行,关键是下面基础太薄弱,练的人不够多。他认为,校园足球划归教育部,找对了人。
徐根宝认为,今天的中国足球要翻身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靠教育部,把校园足球的基础打好,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第二个就是要出球星,用球星的号召力带动一批人。
其实,德国有一段时间足球水平也在下滑,但关键时候德国足协成立了很多足球基地,把全国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世界杯冠军队的队员很多都是来自于那些那基地的球员。徐根宝谈到,球星的作用非常大。他以自己的基地为例,当年的校园足球发展不错,主要受1993年,1994年甲A红火的影响,一大批球员成为偶像,也带动了许多青少年。
徐根宝感慨,去年,他在基地里举行了一次聚会,五代国家队的足球人都来了,大家谈了很多理想,想要把崇明打造成足球县。但是大家都感叹,现在不比当年,困难不小。主要难在一个人才问题上。“要打造足球县,崇明要把足球普及起来,特别是学校。”他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要十年或者更多。
如何普及,徐根宝建议,可以参照美国发展体操的路径,从培养兴趣开始。美国体操现有注册运动员500万,中国只有2000人。美国人练体操是觉得好玩,中国人练体操就是真的“练”。因此在中国发展校园足球,徐根宝认为,最主要是要让更多家长支持小孩子去踢球,孩子自己也要喜欢:“中国校园足球要形成‘我要踢’的理念,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喜欢最重要。”
徐根宝也说,校园足球现在是“群众运动”,轰轰烈烈,但是他以60年的足球生涯来看,发展足球经历的都是脚踏实地,切合实际和坚持不懈。所以他告诫,把校园足球做实做透,一定要学会“等待”,因为硕果要靠漫长的培育而来。
足球是一个育人大课堂
突如其来的“灿鸿”台风,让原本11日进行的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开幕式没能如期上演。20余所大中小学校,近2000名学生一个月的努力准备,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台风“吹”走了。
办大型赛事,安全是第一位的。考虑到此次比赛期间,台风灿鸿可能带来的明显降水,市气象局根据赛事特点,制订了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方案。但出于安全考虑,主办方决定取消开幕式。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介绍,获悉台风预警后,筹委会立刻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各项预案,确保参赛球员和志愿者安全。“如遇暴雨,筹委会将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赛事,将小球员们的安全放在首位。”
7月9日,筹委会决定将开幕式从室外转移至室内,并取消观众,减少路上来往的不安全因素;10日上午,根据市气象局提供的每日气象专报,筹委会决定取消开幕式后的揭幕战;10日晚开始,台风对本市影响初现,筹委会最终决定“忍痛割爱”,取消开幕式。
对更多参演师生而言,这场开幕式,他们期待了很久。10日晚,当总导演王美意将开幕式因天气原因而取消的消息告知参演的师生们时,不少学生难过得哭了。
“别哭,不管结果如何,经历过了,就是一种成长,这也是体育精神所在。”王美意不停地安慰孩子们,也许开幕式上的一些精彩亮点仍会在闭幕式上呈现。在王美意看来,虽然开幕式不再举行,但幕后的故事依然动人。根据原计划,开幕式将由具有中国特色的舞龙舞狮表演拉开序幕,率先展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上海体育学院的旗操和武术表演、华东师范大学、闵行中学、延安中学、甘泉外国语学校等中小学带来的健美操,均来自学生日常体育训练。来自崇明县北堡小学、浦东新区金茂小学、江镇中学、普陀区金沙江路小学等学校的足球小将,以及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选拔出的精英队成员等组成200余名足球小子,通过带球、颠球、短传配合等基本功,展示本市校园足球的成果和风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幕式就是把体育课堂搬上了舞台,打造成一场学生的大联欢。”
“90后、00后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活力青春、共筑梦想'的办赛理念,这是另一种精彩。”王美意说,足球赛不仅是一个体育竞技场,更是一个育人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