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日暖风恬,清风徐来。首次莅临呼伦贝尔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地生花,香沁四方。3万人相逢开幕式现场,共襄精彩盛会。
从第一届的呼和浩特到第九届的呼伦贝尔,民族运动会在自治区的许多城市留下了历久弥新的足迹,每座城市也为民族运动会记载了令人回味的动人篇章。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走过32载的岁月长河,民族运动会的绚丽故事慢慢浓缩入内蒙古大地的浩瀚历史。
民族运动会此番花落呼伦贝尔,足以见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在“北疆碧玉”呼伦贝尔的传承和盛行不言而喻。在接下来的3天里,来自全区的2914名运动员相逢于此,参加民族运动会14个比赛项目、3个表演项目的角逐。
当各盟市参赛代表团进入场内,立刻激起了漫天的欢呼和热情的掌声。质朴的笑容洋溢在代表团每位成员的脸上,醇厚的民族气息定格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中,他们挥舞双手向观众致意互动,拿出手机拍下难忘的瞬间。
当午后的艳阳普照体育场的每一个角落,1000名手捧哈达的青年男女出现在场地之央,祥云和碧水的颜色环绕相拥,汇聚成碧波荡漾的呼伦湖和贝尔湖。杜鹃灿若云锦,草原牛羊成群,林海金黄璀璨,雪舞大兴安岭,恢弘动人的四番群舞演绎出呼伦贝尔的四季之美、风光之美和自然之美。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除了赛马,还有射箭、摔跤与其并称为“男儿三艺”,是内蒙古少数民族经久不衰的传统体育运动。随着舒缓柔情的音乐节奏急骤转变,身着鲜艳蒙古族服饰的运动健儿奔入场内。他们张弓拔弩,摔跤斗勇,用矫健的身姿、威武的气势擘画出一幅少年壮志、体育强身、民族兴盛的瑰丽画卷。
感动莫过于体育还原了最原初的质朴,欣慰莫过于民族承袭了最昂贵的传统。
万众瞩目之下,舞台变成了绿茵场,达斡尔族的曲棍球、鄂温克族的抢枢、鄂伦春族的斗熊舞轮番上演,民族神韵灵动豪迈,运动技艺出神入化,将人们带入艺术化的比赛氛围,尽情领略民族体育之美。
过去,我们习惯于用体育展示一个强大的民族,一种拼搏的姿态。今天,我们正向世界讲述一个开放的内蒙古、一种可以用美来形容的民族体育。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双重建构中,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发展思路,使一个地区的体育既有民族性的凝聚力和内生力,又有世界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团结、活力、壮志、浓情……以美著称的呼伦贝尔,在今日演绎出集结民族之美、运动之美、人性之美的民族运动会。
体育运动无休,民族发展不止。悠扬绵长的蒙古族曲调升腾而起,以少数民族独特的音符旋律表达着人类共同情感的元素。场上各族舞者踏歌顿足,连臂而舞,舞出绚丽的奥林匹克五环形状。民族运动会,重在民族,但一个民族的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体育精魂,却是体育才能完成的最好注脚。
民族运动会除了“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的理念,“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之外,还具有将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平衡统一、传承沿袭,并使之择优提高和全面发展的哲学意义。
当敖包上的缎带悬挂成彩虹的颜色,各族舞者奔跑簇拥,围绕着象征吉祥的敖包,由内而外,并肩携手,汇聚成十层象征团结的同心圆,集中体现出草原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风貌。民族体育大事业,团结发展大视野,运动联欢大手笔,全民同乐大景致,在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清晰标定出民族体育大发展的时代坐标。
少数民族大体育的理念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建立在对民族体育综合价值的深度认识上,建立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健身、健康与幸福生活的追求上。时代的演进,为民族体育打开了全新的场域。顺势而为,与时偕行。体育文化的普遍性必然要立足于地区本土民族文化的具体性,如果体育抽离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这个地区的体育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关于内蒙古体育的发展之道,需要我们在回望传统中去恪守和发扬。在某种程度上千城一面、失落传统的城市化进程中,体育让我们更加笃定的相信,我们的民族依然诗情画意的栖居在这片热土之上,我们的民族精神依然可以找到得以安生的灵魂家园。
挽住云河洗天青,物华又与岁华新。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呼伦贝尔大地缀下一个崭新的起点,同时也开启了未完待续的民族体育事业新篇章。民族运动会前行着,草原健儿们奋斗着,向着民族大体育、大团结、大发展的梦想,与全民健康同步共进,与时代节拍同频共振。
相聚美丽草原,共庆民族盛会。这是一次难忘的相逢,更是一段圆梦的旅途。参与民族运动会、热爱民族体育、发展民族事业,是我们未完待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