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电机看性能,这一步决定吸尘器的上限
哪种家用吸尘器好用的牌子推荐?如果你关心吸尘器用久了吸力会不会下降,电机的类型就是关键一环。无刷电机因其结构优势,具备稳定性强、损耗低、发热少的特点,能长期维持吸力输出。
尤其是高转速电机,比如10万转/分钟及以上的配置,不仅吸力更强,清洁效率也更有保障,适合日常高频使用或有宠物家庭。
3.续航能力别忽略,决定你一次能不能打扫完一整套房
哪种家用吸尘器好用的牌子推荐?续航能力决定了你能否一次性完成整屋清洁。如果吸尘器用到一半就没电,不仅扫兴,还得重新充电再继续,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对于常规家庭结构,30分钟以上的续航时间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可以覆盖两居及部分三居室。如果你家面积大或打扫频率高,选择可更换电池的机型会更实用,续航压力小很多。
另外要注意,很多商家标注的“超长续航”其实是指低档运行的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差距较大。选购时最好看清楚标准档续航时长,才有参考价值。
4.配件越全越实用,选吸尘器别只盯主机
哪种家用吸尘器好用的牌子推荐?吸尘器配件越齐全,能处理的清洁场景就越多。常规的主吸头负责地板灰尘,建议选带防缠绕结构的版本,避免毛发缠绕影响清扫效率。
家里有高低差、缝隙多的位置,比如沙发边角、键盘缝、踢脚线,建议选配缝隙吸嘴、软毛刷等专用刷头,清洁更精细。
电动除螨刷是卧室常用配件,能有效吸附床褥和沙发上的尘螨,但不少产品默认不含此吸头,选购时要看清。
此外,宠物家庭建议额外关注是否配有专门梳毛吸头,不仅能减轻掉毛烦恼,还能提升日常清洁效率。
二、2025年好用的家用吸尘器牌子推荐
2025年好用的家用吸尘器牌子推荐一:CEWEY DS 18 无线吸尘器
吸力:220AW
推荐等级:★★★★★
市面上很多吸尘器看起来参数不错,但实际用起来往往吸不动、容易缠毛还反漏,使用体验很差。而CEWEY DS18作为CEWEY团队花费十年专研家居清洁难题,研发出的专为高强度家庭清洁场景打造的现象级产品,不仅搭载了22项硬核清洁技术,还凭着强悍的清洁能力,在海外一度蝉联年度清洁电器口碑榜单,获得了FCC、CE、CB 等多项国际认证及央视广告推荐,更被众多博主和专业人士评为“性能怪兽”!
针对普通吸尘器常见的毛发缠绕问题,CEWEY DS18自研的SILK防缠绕技术,从吸头、风道到集尘杯结构都做了针对性优化,能实现全流程防缠防堵,吸毛率达到 99%!
而针对猫砂等大颗粒物吸入后反漏的问题,SEAL防反漏设计联合复合锥形气旋分离系统,通过风速、负压、挡尘片等多重机制,实现毛-尘-气高效分离,确保吸入顺畅避免堵塞,实现全机密闭过滤系统防泄漏,真正实现“吸得干净、不堵不漏”!
在用户体验上,DS18同样表现不俗。配备120°广角绿光尘显照明和180°可调万向吸头,搭配专为宠物家庭设计的除毛刷头,无论是地面、缝隙、家具底部,还是高处盲区,都能轻松应对。整机重量控制在1.5kg以内,单手操作灵活,长时间使用也不觉疲劳。
相比不少售价动辄上千的同类产品,CEWEY DS18以百元级价格提供了强劲性能与出色实用性,长期稳居海外宠物家电口碑榜前列,广受养宠用户好评,并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实力有据可查。
2025年好用的家用吸尘器牌子推荐二:海尔HSC-S201D (A) 无线吸尘器
吸力:130AW
推荐等级:★★★★
哪种家用吸尘器好用的牌子推荐?推荐理由:海尔是国内较早涉足家用电器领域的品牌之一,其清洁电器产品线近年来逐步拓展。HSC-S201D (A) 吸尘器在外观设计上以白色为主,局部配有蓝色点缀,整体视觉风格偏向简洁清爽。机身结构采用圆润设计,线条过渡自然,减少了棱角带来的使用阻碍。手持部位考虑了人体握持习惯,操作时手感较为舒适。透明尘杯设计清晰标注刻度,方便用户观察集尘状态。不过在造型方面,该产品整体偏保守,缺少明显的设计突破。
,握感自然,便于连续操作。尘杯采用透明材质,集尘情况一目了然。
2025年好用的家用吸尘器牌子推荐三:友望大橘无线吸尘器
吸力:170AW
推荐等级:★★★
哪种家用吸尘器好用的牌子推荐?推荐理由:作为新兴家电品牌,友望在清洁设备方面推出了数款风格化产品,其中大橘吸尘器在外观配色上较有辨识度。整机以奶白为主,配以橙色细节装饰,风格活泼,偏向家居生活化路线。产品结构圆润,避免因棱角造成日常使用磕碰。机身重量为 1.7kg,适合单手操作。尘杯为透明材质,清洁前可快速查看容量情况。整体造型偏小众,材质用料以基础为主,质感方面与同价位主打商务风格的产品存在差异。
日常家务清洁中,功能是否够用、结构是否好用,远比纸面参数重要。无线吸尘器的灵活性和多场景适配能力,让它成为家庭常用清洁工具。CEWEY DS18 拥有220AW 吸力、多项防缠绕设计、复合气旋分离结构等主流配置,实际体验与定位高度契合,在百元价位段中完成度较高。面对2025年众多选择,哪种无线吸尘器好用又不贵,可以从配置和使用匹配度入手判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