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龙”这种神兽,如按史书记载,应是黄帝大战蚩尤后,取各部落图腾衍生出的一种虚拟生物。当然,或许有朋友会问“神兽种类繁多,为什么十二生肖中独独仅‘龙’是虚构出来的?”不仅是“十二生肖”,在众多史料中也曾多次出现“龙”的记载;虽然“龙”这种生物一直被认为是虚拟出来的,但专家却在贵州发现了真实存在的“新中国龙”化石。
按照《山海经》等古书记载,“龙”可以操纵水火,能引来雷电,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身体随意变化;也正因如此,自古君王将其奉若神明,为了统治需要,亦自称为“真龙天子”,就连衣食住行也成了“龙袍”、“龙椅”等。正是数千年统治者的推广,百姓逐渐将“龙”定格为神灵,旱时求龙神降雨,涝时祈龙神息怒,甚至还有献祭龙神之说;不管怎么说,华夏民族以“龙”为自己的信仰图腾,对外自喻为“龙的传人”,当然这是按照传统信仰方面来说的。
如果按今日科学来解释,地球上即便有龙,也是数亿年前的“恐龙”,越来越多的上古化石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可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贵州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宣称发现了一种“恐龙”化石,它竟然有一对长约27厘米的“龙角”,这在考古发现中尚属首例。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龙”是否真实存在的话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里仅简单介绍;据报道,贵州安顺再次发现了“恐龙化石”,经专家精心剥离,该化石总长7.6米,头长约76厘米,颈长54厘米,身长2.7米,尾长3.7米,身宽约68厘米,头部呈三角形。
展开全文
如果从外貌特征来看,这具化石虽不像传说中的“龙”一样长约数十丈,但大体轮廓还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还不止这些,关键是它头上还长有一对长约27厘米,略显弧形的对称“双角”,这对“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神话传说中的“龙”形象。如果以专家的解释为依据,这具化石属于距今3亿年前三叠纪海洋水生爬行动物,“类似”的恐龙种类还有美丽瓦窑龙和朱瓦窑龙;颇为巧合的是,这种恐龙虽说生活在海洋,却是一种水陆皆可适应的生物,这点倒与传说中的“中国龙”颇有相同之处。
这里强调一点,虽说美丽瓦窑龙和朱瓦窑龙和这具化石属于同一种类,专家称之为“新中国龙”;但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头生双角”的却是仅此一例,虽然它不像艺术形式中的龙角繁复,但它向人们展示了龙头长角的原形,因而弥足珍贵。专家也坦言称,这条“新中国龙”头上长角的原因至今不明,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龙”仍有待研究;越是新奇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有人开始将其和“黄帝造龙”联系在一起,是不是上古“黄帝”曾亲眼见过这种恐龙,因此才衍生出了“中国龙”?
同时也有人和《山海经》联系在一起。这本上古奇书的作者至今不清楚,但从这具“龙”化石来看,或许人类早在数亿年前就已存在,甚至人类在数亿年前就已经有了语言文字,由此真实记录下了各种上古“神兽”,不过当时的称呼与今天不一样,故此《山海经》或许并非神话,而是一部纪实文学。当然,还有人与营川坠龙事件、瑞龙寺所藏龙标本,甚至是以后发生的“西班牙海滩神秘海怪尸体”等联系在一起;不过专家不承认这些说法,但承认这具化石为“龙形象的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龙是否真实存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同时它也在激励着考古专家们勇于探索历史真相;据报道,这具“恐龙化石”现藏于安顺市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